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不懂的“疫苗”别乱用——评兰菌净可能引发川崎病事件

2015-04-27 18:34 阅读(?)评论(0)
    据报道(http://www.js.xinhuanet.com/2015-03/27/c_1114787174.htm),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江苏无锡市民姜女士向媒体反映,自己孩子三个半月大时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告知需要服用了二类疫苗——兰菌净,但在服用后出现了连续高烧症状,后经医院确诊为免疫性系统疾病——川崎病。随后,姜女士联系江苏省疾控中心和北京上海等地疾控中心,却回应说“兰菌净”是药品并不是疫苗,但在江苏省卫生厅发放的接种证上却明确注明,兰菌净是二类疫苗。姜女士:宝宝健康状况一直都很好,然后2月初开始吃,吃到大约2/3瓶开始24小时发烧,一直到第8天才正式确定我的宝宝真的是川崎病,我第一反应是疫苗,兰菌净,我其他都没有改变,诊断上都写是免疫反应。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二类疫苗?该不该出现在接种证上。
    在这里,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川崎病。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病变,引起人们重视,近年发病增多,目前,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病因尚未明确。本病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等,推测与感染有关。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在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调,在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CD4增多,CD8减少,CD4/CD8比值增加。此种改变在病变3~5周最明显,至8周恢复正常。CD4/CD8比值增高,使得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CD4分泌的淋巴因子增多,促进B细胞多克隆水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导致血清IgM,IgA,IgG,IgE升高,活化T细胞分泌高浓度的白细胞介素(1L-1,4,5,6)、r-干扰素(IFN-r)、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些淋巴因子、活性介素均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和产生新抗原;另一方面又促进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溶细胞毒性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故发生血管炎。1L-11L-6、TNF增高尚可诱导肝细胞合成急性反应性蛋白质,如C反应蛋白、αr-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等,引起本病急性发热反应。本病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高,50~70%病例于病程第1周即可没得,至第3~4周达高峰。CIC在本病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但本病病变部位无免疫复合物沉积,血清C3不下降反而升高,不符合一般免疫复合物病。上述免疫失调的触发病因不明。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病程的第一期为急性发热期,一般病程为1~11天,主要症状于发热后即陆续出现,可发生严重心肌炎。进入第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为病程11~21天,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续发热。发生冠状动脉瘤,可导致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大多数病人在第4周进入第三期即恢复期,一般为病程21~60天,临床症状消退,如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即逐渐恢复;有冠状动脉瘤则仍可持续发展,可发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脏病。少数严重冠状动脉瘤患者进入慢性期,可迁延数年,遗留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脏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引自百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xga9nCeB8zqDgnIZStPrnefYHuc761I4IftWnj2D8rjQlCFnrmz7RhT2JsW741Z
    因此,川崎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而人体的免疫系统运行,就如同驾驶汽车一样,越是速度快,强度大,就容易失控而出现功能紊乱。那么,这个兰菌净到底为什么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呢?
    其实,这个兰菌净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抗原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包括肺炎链球菌3型63.2抗原单位;酿脓性链球菌A组126.2抗原单位;卡他不兰汉姆菌39.9抗原单位;金黄色葡萄球菌79.6抗原单位;流感嗜血杆菌b型50.2抗原单位;肺炎克雷白杆菌39.8抗原单位等病原体成分,还有聚山梨酯80,乙酰乙酸氯已定,硫柳汞,无菌蒸馏水(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a41422ffab21f1eae99edc1.html)。在使用兰菌净时,细菌的抗原可由口腔黏膜吸收而进入机体,引起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导致免疫系统活化。这种活化在一定范围内时,对机体有利,有助于清除病原体,使机体预防和抗细菌感染的能力增强。但是,如果这种活化过于强烈,在极端状态下,将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以及效应免疫细胞,从而引发炎症,甚至细胞因子风暴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甚至调节崩溃而引发免疫性疾病。在人体发生感染或个别接种疫苗的人体内,也可能会出现免疫过多增强的现象。这都需要医生进行关注。不过,由于免疫过度活化的现象并不常见,一般疫苗的免疫原较单一,剂量较小,接种时发生风险的几率极低。公众不必对此进行过度的担心。
    但是,其实兰菌净并不是一种疫苗,而是一种药物,而且是一种尚未得到欧盟及美国FDA批准认可的进口药物。虽然,兰菌净受到质疑后,贝斯迪(该药的生产厂家)中文官网上发布多篇文章,强调兰菌净具有预防与治疗性的双重作用,并使用“治疗性疫苗”这个名词。但是,我国疫苗专家已经对此进行了否认。所谓“治疗性疫苗”,现在还停留在新概念层面,“在中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没有真正一款治疗性疫苗上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原所长赵凯说。(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50427/160522054642.shtml)
    那么,兰菌净到底是什么呢?据《财经》记者调查获知,香港铨福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香港铨福)帮助兰菌净完成了在国内的三期临床试验和注册,且成为该产品在中国地区销售的第一家总代理商。“把兰菌净引入中国时,我们不会考察它在国外的市场与注册情况,最主要是考虑它的适应症,在中国是否有发展前景。”一位香港铨福人士说。兰菌净由六种细菌处理后提取而成,适应症为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如鼻炎、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等疾病。该公司认为,引入中国后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贝斯迪也认同兰菌净更适用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名香港铨福公司人士透露,兰菌净在原国家药监局指定的试验基地目录中,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三个城市指定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当时的临床试验是按照“进口药物”类别进行的,“都是针对成人进行试验,而没有把孩子作为实验对象”。而在国外,兰菌净被意大利药品监管局划分为其他类别疫苗。该产品1985年在意大利获批销售,意大利药品监管局在邮件中称,兰菌净至今仅在意大利本国销售。一位特别研究过兰菌净的中国疾控系统人士指出,兰菌净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撑,既没有获得欧洲药监局的注册,也没有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准许。
    那么,这个没有被美国和欧盟认可的药物,没有经过儿童试验,只能用于成人的药物为什么会被当做疫苗,大量给我国的儿童使用呢?这主要是因为利益驱动,兰菌净的售价也从最初的医院渠道每支188元一路飙升,全国的预防接种部门零售价在298元至398元之间。据媒体报道,在意大利兰菌净零售价每支14.2欧元,折合人民币90余元。据说,其中有大量的经济利益。
    不过,什么药物和疫苗的批准与审查是国家有关部门的事情,有专业人员管理和负责,普通公众往往无权过问或者了解。如今,要不是因为利益分配和代理权的转换,恐怕这个存在引起川崎病的“药物疫苗”依然不会为人所知吧。
    这其实很悲哀,是公众无知的悲哀。多少年来,我一直都呼吁,普通的公众,尤其是孩子的家长应该多学习一些免疫学的知识,了解免疫学最基本的原理,对疫苗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有最起码的认识和理解。在接种疫苗时,特别是这种有选择性的“疫苗”时,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所用疫苗的收益与可能付出的代价后,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应用疫苗。
    以这个兰菌净来说,其实这个产品就是一些细菌的裂解产物,对免疫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可能有助于机体提高抗细菌感染的能力。但是,对于一般健康的孩子,除非经常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提示其气道免疫薄弱),否则不必应用这类针对性不强,反而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全面激活的制剂。而这个问题,如果认真阅读兰菌净的说明书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解决,该说明书称其适应症为“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如鼻炎、鼻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健康的孩子不必服用兰菌净。
    在这里,我只能为公众缺乏必要的基本免疫学知识而感到遗憾,其实很多时候,我国孩子的家长都没有主动了解孩子接种疫苗的要求,也不认真了解相关疫苗的情况,要么盲目决绝疫苗接种,要么乱打疫苗,也不知道孩子打了什么疫苗,管什么用,可能有什么不良反应。往往到了出现问题,才后悔当初没打应该打的疫苗,或者后悔在无知的情况下滥用疫苗。
   希望通过兰菌净事件,公众能够重新了解学习免疫学基本知识的重要性,科学用好疫苗预防传染病。真正做到该打的疫苗一针不少,不该打的疫苗一针不多。让大家一起为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最后修改于 2015-04-28 10: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