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3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猪流感”人类的劫难就在眼前?(一)

2009-04-27 23:10 阅读(?)评论(0)

2009年04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法国、新西兰以及西班牙26日都报告称发现了疑似感染猪流感的新病例,而此前猪流感病毒已经在墨西哥大规模流行,造成了4000多人感染,103人死亡,美国和加拿大也有病例出现,WHO准备在短时间内将流感警告级别提高到4级,即意味着病毒将开始能在人际间快速传播。因此,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发达和流感病毒的传播能力,在亚洲和我国出现类似病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面对这次猪流感病毒,各国政府都陷入了空前的恐慌,包括我国,虽然还没有出现流感病例,但是有关方面已经开始启动部署预防的会议。然而,面临猪流感的威胁,我们除了恐慌以外,更应该冷静,理智处理可能来临的威胁。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所谓的“猪流感”。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根据流感病毒感染的对象,可以将病毒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其中人类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的抗原性可以分为三类: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又称A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又称B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C virus),又称C型流感病毒。感染鸟类、猪等其他动物的流感病毒,其核蛋白的抗原性与人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是由于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分类只是针对人流感病毒的,因此通常不将禽流感病毒等非人类宿主的流感病毒称作甲型流感病毒。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流感病毒还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不同的亚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通过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 (HnNn),其中对于人类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对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亚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 (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离的以猪为宿主的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号为15,这也是人类分离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而HnNn代表了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也就是抗原性,是流感病毒最重要的标志。那么这个N和H这么重要,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流感病毒的包膜是包裹在基质蛋白之外的一层磷脂双分子层膜,这层膜来源于宿主的细胞膜,成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出芽,将宿主的细胞膜包裹在自己身上之后脱离细胞,去感染下一个目标。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会发生变化,这是区分病毒毒株亚型的依据。血凝素 (HA)呈柱状,能与人、鸟、猪豚鼠等动物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引起凝血,故而被称作血凝素。血凝素蛋白水解后分为轻链和重链两部分,后者可以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前者则可以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相互融合。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 (NA)是一个呈蘑菇状的四聚体糖蛋白,具有水解唾液酸的活性,当成熟的流感病毒经出芽的方式脱离宿主细胞之后,病毒表面的血凝素会经由唾液酸与宿主细胞膜保持联系,需要由神经氨酸酶将唾液酸水解,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针对此酶设计的奥司他韦是最著名的抗流感药物之一(其实很失败,后面会再介绍)。

   此次墨西哥流行的猪流感也是H1N1,可见是我们的老朋友又回来了。甲型流感病毒是变异最为频繁的一个类型,每隔十几年就会发生一个抗原性大变异,产生一个新的毒株,这种变化称作抗原转变亦称抗原的质变;在甲型流感亚型内还会发生抗原的小变异,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称作抗原漂移亦称抗原的量变。抗原转变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经氨酸酶抗原同时转变,称作大族变异;也可能仅是血凝素抗原变异,而神经氨酸酶抗原则不发生变化或仅发生小变异,称作亚型变异。H和N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株特异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