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我国大陆或已出现“类爱滋病”患者——建议国家应尽快设立研究专项经费资助“类爱滋病”的研究

2012-09-19 17:49 阅读(?)评论(0)

        自从我国出现了一批怀疑自己患有类似爱滋病的奇怪患者以来,我就在关注着这种可能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虽然,长期以来,我国的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一直否认有这种类似爱滋病的疾病存在着,但是,今年一篇刊登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却公开表明了这种疾病的存在。

        虽然,在该文章中,作者并没有报道有来自中国大陆的病例,但是,该疾病很可能已经在我国大陆地区出现过。因为根据我国临床医生的经验,他们也认为这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类爱滋病的患者在大陆存在着。因为在该文章发表后,这种类爱滋病在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教授看来,“并不是一种新的疾病,至少在临床上不是,此前在我们医院也发现过这种病例,但是很少,并且都已治愈”。台湾的一位免疫学博士——谢奇璋医生也记得,30多年前,当他还在台湾大学医学系读书时,就有教授称看到过这样的病人,还纳闷说:“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小元教授指出,所谓的类艾滋病在临床鉴别诊断中,更像是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类艾滋病”只是它的“小名”。他解释说,这种十分罕见的综合征又被称为HIV阴性AIDS样综合征,早在1989年被德国的海纳·道斯教授等人首先报告,发表于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艾滋病,同样也没有HIV感染证据。 但台湾的谢奇璋博士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指出在所掌握的病例体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与健康人相当,反倒是出现了具中和力的抗干扰素自体抗体(http://news.sohu.com/20120919/n353496801.shtml)。
    不过,无论关于这种疾病的病因如何,应该承认这种成年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是存在的,这与我之前认为的所谓“阴滋病”患者中确实有免疫系统障碍而不完全是心理性的精神疾病的观点是统一的。也与钟南山院士准备开展的“阴滋病”的研究依据是一致的。

     因此,目前确实已经发现了一种可以导致成人免疫缺陷的类爱滋病是大家的共识,而从临床报告看,我国大陆地区很可能也存在这样的类爱滋病患者,他们很可能就在那些“阴滋病”的患者中间。因此,我建议,国家应该尽快设立“阴滋病/类爱滋病”的相关研究课题,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无论是根据李太生教授的经验,还是根据谢奇璋博士的看法,这种类爱滋病如果经过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所以,不应该再以精神病患者来看待类爱滋病病人了,应该进行积极的研究,帮助他们获得有效的治疗,以挽救他们的健康,甚至生命。

     关于“阴滋病/类爱滋病”的病因,我认为,无论是徐小元教授,还是谢奇璋博士,都是对的,因为无论是特发性CD4细胞减少,还是自身免疫性干扰素抵抗,都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辅助T细胞功能,尤其是Th1细胞功能障碍(Th1细胞为CD4细胞中的一个亚群,其可以分泌干扰素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引发难治性分支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等等“阴滋病/类爱滋病”的症状。因此,“阴滋病/类爱滋病”应该是一组疾病,包括了特发性CD4细胞减少和自身免疫性干扰素抵抗,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CD4细胞数量和/或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成年人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对于“阴滋病/类爱滋病”这种新的疾病,我国已经因为误判其为精神疾病而失去了首先发现并报道的机会,但为了挽救这些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我们应该尽快开始推动其研究,特别是应该放弃精神疾病的误导,积极加强对其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的研究,从而造福我国公众,也造福整个人类。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最后修改于 2012-09-19 18:5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