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7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光绪皇帝与道地药材

2015-08-13 17:46 阅读(?)评论(0)

     光绪皇帝一生多数时间都与疾病结缘,所谓久病成医,很多人也认为他精通医学。但其实,光绪皇帝对医学也就是略识皮毛,远不如其祖先康熙皇帝的医学造诣。

     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光绪皇帝对于自己的病情非常关心,希望能尽快痊愈,但是,他此前已经请了很多医生看病,西医也有,中医也有,中西医结合也有,但都效果不佳,与自己的期待相差很远。此时,他又怀疑是不是用的药有问题。所以,在当年的7月14日起就让太医开药后,要注明药材的出处,直到当年7月27日,其病情加重,疼痛加剧,才不再要求太医记录和注明药材的产地。

    不过,由此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光绪时代的中药道地产地,以了解何处的中药最佳。当时,参与记录药材产地的太医有张彭年、施焕、陈秉钧、周景涛和杜钟俊等。他们记录的药材及产地大致有:

    北沙参产于北方,野于术产于浙江于潜县,云茯苓产于云南,广陈皮以广东新会县最佳,杭白菊出产于杭州,苏芡实产于苏州,川续断产四川,甘枸杞产于甘肃,肺玉竹出滁州,左牡蛎出宁波福州,浙贝母出浙江,象山平贝母,五加皮出四川,宣木瓜出宣州,荔枝核出广东。。。。。

    还有一些是随处是的,例如炒丹皮随处有,炒苡米随处有,淮山药随处有,鲜荷梗随处有,黑芝麻随处有,丝瓜络各处是。。。。

    还有一些是强调种子的,如延胡索奚国种而随处是。。。。。。。

    由此可见,当时清宫用药还是很讲产地的道地药材的。中药可以说是中医的重要基础和依赖,同样的药,可能由于产地不同而成分各异,更重要的是古人是以形态学的方法进行药材鉴定的,常常会混淆一些植物药材,产生同一种药的植物不同。所以,讲究产地,也可以使药物的鉴定差错减少。从而保证中医的治疗效果。

    不过,随着中药生产的日趋农业化,人们对于药材的道地讲究也渐渐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在光绪时,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药,也不再讲究出处,而是随处用了。

    当然,古人也认识到了基因和遗传的重要,也有强调种而不强调种植环境产地的,如延胡索。

   可见,道地药材对中医重要,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增加,对中药了解更多,也就不必过分强调出处。例如,淮山药其实哪里都可以,在光绪那时候都是了,现在还有很多人强调山药要淮庆府,真的很可笑了。

    但是,有些中药,我们认识还不足,就需要用道地药材了。仅仅成分分析还是不全面的。另外,如果转基因的中药那就更难说了。

   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一样,中药资源也在不断耗竭,很多都进行了种植,甚至使用了农药化肥,这可能导致中药性质改变而影响中医的效果,这值得大家关注。

    话说回来,光绪皇帝对于药材产地是否道地都十分关注,可见其对用药饮食的仔细,因此有人提出光绪皇帝是被下毒而死,这个下毒的难度应该是非常大的。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香港奥运站

  最后修改于 2015-08-16 00:26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