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3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记录女儿接种强化麻疹疫苗免疫后的反应——乐见北京市的疫苗接种日趋科学和规范

2010-10-21 17:12 阅读(?)评论(0)

      2010年9月10日至20日,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对于这次的强化接种,我曾经表示,对于我的女儿来说,从免疫学的角度,并无任何必要性。因为,女儿在此之前,已经注射过两次麻疹疫苗,分别是北京生物制品所的产品和中美史克的MMR疫苗,所以,我认为她已经有了抗麻疹的免疫力,这次注射是没有必要的。很多人都以此作为反对自己孩子接受这次强化免疫的借口,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需要,自己选择是否接种强化免疫的疫苗,而不是人云亦云。其实,我在文章中,一直强调,对于部分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和未给孩子按照计划免疫程序的家长,应该给孩子接受强化麻疹疫苗的接种。不过,最终,我还是决定并亲自带领女儿,在9月16日上午,接种了麻疹疫苗。作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这次的强化免疫的疫苗是安全的,作为一名免疫学的研究人员和教师,有义务为国家和人民澄清疫苗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我认为,以前我对女儿的关注不够,从来没有认真地观察她的疫苗接种情况和反应,所以,我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对她疫苗接种的情况进行观察,为以后她的疫苗免疫接种,积累一些观察的经验。

    现在,女儿接种已经一个多月了,因病推迟强化免疫的孩子,也都补中了。所以,我可以谈一谈自己对女儿接种麻疹疫苗及后继的观察情况,供各位家长进行参考。首先,我曾经了一篇文章《 我带女儿接种麻疹疫苗》,其中,就有我当时带女儿打疫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2)不要让孩子过于恐惧;3)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4)打过疫苗,短期内要注意观察孩子;5)可以给孩子多喝些糖水。16日打过疫苗(兰州生物制品所产品)以后,我继续按照这些原则,对孩子进行观察,并且随身携带着美林药水(因为麻疹疫苗接种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热导致惊厥等,所以,这样有利于快速处理,保证安全)。虽然,9月16日开始的一两天,天气变阴转凉,我一度很担心女儿容易发生感冒,不过,之后的3天,她与平时没有异常。9月19日清晨,女儿起床以后,出现了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不过,没有发热,也没有其他不适,可以正常玩耍和饮食。这当然,引起了我的重视,所以,我让她在家里休息,陪着她玩耍,并注意不让她过度兴奋和疲劳。9月20日,女儿的症状很快减轻,甚至消失。9月24日,我去参加北京大学的招生总结会,晚上回来,女儿已经睡了。不过,孩子的姥姥说,女儿有些不适,出现比较明显的咳嗽和流鼻涕的症状,体温达到37.3度,后来为37.4度。不过,女儿已经睡了,我摸了一下,当时应该已经不烧了。所以,没有叫醒女儿。第二天早晨,女儿有比较轻微的咳嗽和明显的流鼻涕的症状,体温为36.6度。据姥姥讲,女儿有一个口腔溃疡,我进行了检查,发现女儿左侧腮腺开口略红,其左侧1cm处颊黏膜有一个直径0.1-0.2cm的白色溃疡,但不影响孩子正常饮食,孩子也没有因疼痛而哭闹。这些症状均对孩子的情绪和进食没有影响,所以,我没有处理。至9月27日,女儿的症状消失,完全恢复通常的样子。

    从上面的情况看,在接种疫苗以后,女儿确实出现了身体不适,当然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偶合”,但我认为这是女儿对于疫苗的身体反应。很多人说,你是否有在暗示这次的疫苗有安全问题呢?这并非事实,因为注射疫苗后,会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机体就可能感到全身或者局部的不适,当然,有人也会没有感觉。所以,女儿有上述的反应,说明注射的麻疹疫苗确实有作用。其实,以前注射疫苗,女儿可能也有反应,只是我过于粗心,没有观察到而已。如果疫苗是真的,接种是有效的,一般可以引起免疫应答,并对身体造成影响,我们甚至可以以此作为疫苗接种有效的标志。例如,注射卡介苗后形成的疤痕——“卡斑”,就是我们临床判断是否接种过卡介苗的简易诊断方法,因为多数人对于卡介苗都会有局部的可见的免疫反应。因此,孩子因为接种疫苗,出现的免疫应答性不适,家长应该理解和接受,但应该注意观察,必要时准备应急手段或者及时就医,而不必大惊小怪。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一般性不适反应有时也会带来麻烦。例如,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可能引起孩子呕吐,家长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孩子发生窒息。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观察。否则,出现危险,家长应该服主要的责任,而不能怪罪于疫苗接种单位,打砸卫生机构则更是不应该的。

    疫苗接种,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全人类共同的朋友,但用好疫苗,需要家长和公共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同,双方决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

    应该看到,在疫苗的接种问题上,我国的公共卫生部门的态度越来越科学,操作越来越规范。首先,对于这次的全国性麻疹强化免疫,有关部门并没有强求,并修订了北京地区对于中国国籍孩子免疫的措施,强调自愿的原则,这也是我当初写文章的原因之一,就是为女儿争取一个自愿的权利;其次,对于疫苗接种,可以导致免疫应答,造成一定的免疫功能紊乱,因此,进行疫苗注射并非越多越好的观点,疾控部门的专家也表示了理解,并提出支持。如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贺雄副主任,在博客中写到(http://bjhexiong.blog.sohu.com/161242120.html),“为了避免孩子得病,目前很多家长都认为多给孩子打几种疫苗就可以增强免疫力,但疫苗并非注射得越多越好,如果注射得不科学,孩子轻则出现过敏或皮疹,重则发生休克,很多孩子的免疫力因此下降。”“ 预防接种的目的就是通过注射疫苗针剂,使人体产生免疫功能,保护人们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所有疫苗都是用病菌、病毒或是它们产生的相关毒素制成的,虽然经过减毒处理,但仍具有一定毒性,接种后可引起一定反应,比如有的疫苗注射后会轻微发烧等。因此,疫苗注射过多容易产生过敏反应,同时也易使人体自身产生免疫疲劳,降低自身免疫功能。”

    虽然,我并不认为,接种疫苗导致过敏反应和免疫功能低下,是一种普遍的规律,这应该是因人和因疫苗及制剂的种类不同而已的。但是,虽然某些人不理解,可是,我还是要说,由于疫苗可以引起免疫应答,而应答的过程,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可以大大增加。那么究竟可以增加多少呢?我曾经在《 我国人民的免疫学知识水平亟待提高》一文中说过,“例如,如果1次流感疫苗接种后,每百万人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会增加0.8个人,这是微乎其微的,那么10次就可以达到8个人,这就达到正常非免疫人群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几率的近7倍。而且一旦发生接种意外,其导致自身免疫病的机会会大大增加。例如,美国1976年猪流感疫苗接种导致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比例甚至达到了百万分之十(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0 Jun 4;59(21):657-61. Preliminary results: surveillance for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fter receipt of influenza A (H1N1) 2009 monovalent vaccine - United States, 2009-2010. )。所以,对于疫苗接种决不是“多多益善”或者“宁缺勿滥”,而是应该“恰到好处”,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给正确的人群,用正确的疫苗进行正确的免疫接种。这才是免疫学的精髓,那就是“平衡”。”现在,这种正确合理适度使用疫苗的观点,得到了我国流行病学专家的认可,我也感到很欣慰。

     同时,据《京华时报》讯http://health.sohu.com/20101021/n276134589.shtml (记者李秋萌)10月20日是北京市集中接种流感疫苗首日,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本市已备足300万份疫苗,可供491家接种点使用。据悉,今年的流感疫苗既有本土厂家生产的也有进口品牌,市民接种时可索要药品包装,如遭拒绝可投诉。

    这又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接种流感疫苗,应该索取疫苗的说明书,早在去年的甲流疫苗接种过程中,我就提出是应该的,现在疾控部门主动提供,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观念性的进步,是北京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日趋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具体体现。

    正因看到了这些进步,我认为,我质疑女儿参加麻疹强化免疫和我的女儿最终挨这一针,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相信今后,国家再采取全面接种的措施时,会更加规范和更加科学与慎重。而我和女儿因此受些委屈是值得的。有人说,既然免疫接种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会,而且,我既然认为这次的强化是不必要的,为什么要女儿冒风险?这是不是有些冷血呢?并非如此,虽然,女儿有些不适(据一位疾控专家告诉我,麻疹疫苗的反应率为40%左右,我也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是,这些不适对女儿身体不会有什么长期或者严重的影响。真正可能成为问题的是,产生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功能紊乱的问题,但孤立的一次免疫接种,这种机会并不大,如上文所说,例如,流感的一次疫苗接种,每百万人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只会增加0.8个人。所以,为了战胜传染病,让女儿承担一点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家长都很极端,只要有一点风险,机会很小,都会想很多,不去让孩子冒险。但其实风险无处不在。大家应该理解和适应我们生活的环境。

    最后,对于流感疫苗的接种,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由于流感疫苗的保护期很短,只有一年,所以,每年都要重新接种,因此,从免疫学的角度,我认为,其主要适合老年人和必须通过疫苗接种获得保护的人群,而不适合于青壮年和少年儿童。在不讨论特殊人群的情况下,大家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数学计算,每接种一次合格的流感疫苗(不考虑美国1976年事件的重演问题),每百万人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会增加0.8个人,如果一个人从3岁开始,接种到73岁,那么,其格林巴利综合征这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会比一般非接种人群高百万分之56,为正常非接种人群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的近50倍,这还不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问题。

     所以,人一生究竟可以打多少疫苗,需要打多少疫苗,是无法给出准确数字的,但每次不必要的免疫接种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而未完成必要的免疫接种则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何去何从,只能由免疫学的研究和疾病的流行趋势来决定。

     疫苗接种虽然安全性很高而且主要是用于预防,但是,其也应该属于广义的“药物”范畴,人体会对其产生应答,这也是其发挥效果的途径,所以,应该警惕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甚至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问题,以及接种疫苗引起应答后,可导致免疫调节,造成免疫功能暂时抑制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关注病原体可能对于人体接种疫苗后免疫功能的适应问题,即疫苗的失效问题。有人说,我提出疫苗的失效问题,是在“发明疫苗“耐药性””这种说法,很可惜,这不是我的发明,人们造就观察到了疫苗的失效问题,比如,麻疹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的人群仍然可能有麻疹的发生;而卡介苗通过长期的使用,现在在成年人预防结核病中的作用几乎已经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的“疫苗耐药性”,我愿意理解成为疫苗的失效。

     对于这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我因为曾经反对女儿参加,而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和人身攻击。但是,通过这次强化免疫中,有关部门的负责态度和改进措施,以及目前流行病学专家科学使用疫苗的观念和接种流感疫苗具体操作的逐渐规范。我认为,通过这个问题,免疫学知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理解和认可,相信会促进我国更加合理的使用疫苗,预防疾病,使这个人类的朋友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理解这些无知的指责,我也希望这些不懂得“疫苗也可能有失效问题”和“疫苗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以多学习一些免疫学的知识。只要他们愿意,我也愿意帮助他们来学习。我也愿意为此承受他们的人身攻击,毕竟,为了科学付出代价,总是值得的,特别是受到无知的人的指责,更是应该理解的。虽然,这个过程中,我感到过无奈和伤心,但是,目前疾控专家也都指出,“疫苗并非注射得越多越好”,我相信,大家能够明白,对我的攻击是无知而粗鲁的。

     当然,我也希望各位家长学习一些免疫学知识,具备选择和决定孩子是否接受疫苗接种的能力,并且能够认真观察他们的情况,配合公共卫生部门,使疫苗接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护自己孩子,同时,也可以减少疫苗接种意外的发生,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最后,我也提醒各位家长,疫苗接种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大家应该理解这个人类的共同目标,孩子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身体的不适,一般处理,都无大碍,不要为此责怪疫苗和接种部门。即使,孩子接种疫苗出现了意外,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一味责怪公共卫生部门,甚至打砸接种单位,这是不对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意外的发生,而且,孩子接种疫苗是自愿的,家长也必须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真正负责任,就应该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免疫学知识,合理使用疫苗,并认真阅读说明书,做好观察和准备工作,避免或减少意外的发生。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疫苗接种问题上,让我们都做有知识的、负责任的和细心的家长,为孩子建设好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与开发孩子的智力,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最后修改于 2010-10-21 17:2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er/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