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8年2个月
访问:?
文章:1735篇

个人描述

姓名:王月丹职业:教师 年龄:38位置:中国,北京大学个性介绍:热心,有一些专业知识,有专业精神,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的看法。免责声明:此博客为本人个人学习与交流所用,并非信息公开发表的平台,可以供网友参考,本人力求科学与客观,并尽量列出原始参考文献,但各位网友借鉴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或采信,本人对此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或者道义上的责任。同时,本人只希望这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分享与交流,相信大家自会有判断能力,所以,我欢迎大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讨论与交流,但不欢迎和坚决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场合以侮辱性的语言进行评论。同时,这里的观点是我个人的观点,与北京大学,以及其他任何个人与团体及单位无关,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无需为此博客的言论承担任何责任与压力。

50分钟VS8小时:南航独自担责太冤枉——评所谓“南航被指不重视乘客病情”事件

2015-11-24 11:51 阅读(?)评论(0)
    这几天,手机被“南航”和“险些死在首都机场”刷屏了。据报道(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1123/085423823490.shtml?cre=financepagepc&mod=f&loc=1&r=a&rfunc=45),新浪财经讯 11月22日,微博名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的网友发文《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讲述了乘坐南航的生死经历。文中称,该网友飞机上突发肠梗阻,但落地后接近50分钟舱门才打开,而首都机场医院的处理也让人寒心。这位记者说,“我是一名有着12年新闻经历的记者,11月9号,当我乘坐早八点的南航CZ6101次航班前往北京采访时,我经历了生死的一刻,十五小时后的紧急手术,取出了一段长0.8米的坏死小肠,让我活了命。如今我已出院拆线康复中。当回想起那一天的点点滴滴,那时我才发现,原来很多夸奖飞机上如何高效救人的新闻,都是骗人的。”
     一时间,公众都严厉指责南航的行为,南航也为此进行了道歉(但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
     首先,我为这位记者同志的脱险感到欣慰,祝他早日康复。
     其次,南航确实有错误,应该道歉,但并不是其所说的,仅仅是沟通问题。而是,其缺乏对乘客生命的重视,也是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与支持。其实,肠梗阻是一种危险的急腹症,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是很高的。据百度介绍(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mGD60y13FtxD2d-GypZByhHBBld9QqtWEKjit_U872YAwdpmJe31VRZSzLNCXNK),“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为10%~20%。”这个患者应该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虽然,我没有看到最后的结果,但应该是属于肠道痉挛引起的动力型肠梗阻,可能与其上飞机前的进食过程有关,但这只是推测。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出行时,应该尽量注意饮食的规律与安全。而如果南航飞机的乘务组能够重视这个疾病,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南航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其专家应该有判断能力,机组只要第一时间联系南航的医疗服务支持就能知道如何做。最不济了,乘务组只要下载个春雨医生或者是DoctorPlus1之类的App,在线问一下就好了。
    其实,这位记者朋友不用怪什么“原来很多夸奖飞机上如何高效救人的新闻,都是骗人的。”我个人觉得,南航在机上的服务是正确的,至少也只能这么做,关键是在下飞机后。
    当然,50分钟不开门是不对的,但是,被忘了在记者十五小时的生死历程中(从早晨八点零五分开始,10点半多机舱门打开),南航最多占了2个多小时。但是,下了飞机后这位记者还到了首都机场医院,“由于此时已经是中午,大部分医生都去吃饭了,冷清的急诊大厅一度空无一人,负责我的医生喊不到人推车带我去检查。我躺在急诊室门前冰冷的床上,头上枕着我的手拎包,等待着,命运给我的下一步安排。”
    而且,最令人不解的是,“8小时后,我被推进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那时身边已经有了两位同事,还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专家--烧伤超人阿宝(11月5号在一起医暴事件中被揍成“骨折超人阿宝”)。进手术室前,我的同事说,我的头部已经肿的像猪头一般,浑身湿透数次。”
    这太奇怪了。首先,是首都机场医院。据首都机场医院的网站介绍(http://www.sdjcyy.org/jsp/portals/newsNavigation.jsp?defaultFn=&defaultModel=YIYUANGAIKUANG),“1949年12月,军委民航局在西郊机场组建北京航空站;1955年1月1日,“北京民航管理处”正式挂牌,第一代民用航空医师驻守第一国门的历史由此开始;1959年8月1日,民航局第一医院成立,在首都机场设立一个门诊部,名称是民航第一医院首都机场门诊部;1961年6月1日,民航总局办公会决定:将民航第一医院首都机场门诊部移交北京民航管理局;1988年4月10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立后,改为急救中心,同时执行医院和卫生处职能;1996年,医院被成功地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提出了持续发展的远景规划。”一家二甲综合医院,做个肠梗阻的手术,应该是没问题的吧。不过,考虑到原先是个门诊部,可能实力不足。不过,这也恰恰说明,我国首都机场存在着医疗的隐患,需要加大投入,让其能够充分发挥医疗枢纽的作用,从而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
    话说回来,既然首都机场医院治不了,为什么救护车还要往那里送。据说,救护车司机说,“那听您的,但是我们车进不了市内!”
    这是理由吗?救护车不能进市内,救人也不行吗?如果有这样规定,那就应该改,所以这里还有北京市交管局的责任呢。怎么救护车还不如滴滴叫车,这样的救护怎么能救人,简直是害人。
    还有就是,救护车不能往市内,就不能去市外吗?距离首都机场东北13.8公里,车程20分钟,就有中国医大顺义医院;而距离首都机场西南17.8公里就有清华大学附属华信医院;不进市区,在北京北部还有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等很多大型综合型医院。这些医院的车程均不足1小时。
    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最后有关方面非要记者到距离机场29.3公里,又穿越了北京最拥堵的地区,位于西二环的人民医院去做手术。而且,这个过程耗费了宝贵的8小时,远远比南航不开舱门耗费的50分钟多得多。
    所以,这位记者幸运脱险后,我们除了为他祝福之外,还是应该反思,如果今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南航提前打开舱门就够了,这样就能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吗?其实,即使干脆直接让飞机飞到机场上空就直接空投患者,也至多只能节省50分钟,而之后的8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却都白白消耗在了路上。我们在期待首都机场医院更加完善建设的基础上,也应该仔细梳理我们的医疗救治物流系统,让患者能够到最近的有能力治疗危急病症的医疗机构就医。否则,对于肠梗阻这样的急腹症都宁愿耗费8小时去2倍路程以外的人民医院,那么顺义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华信医院等等这些医院干脆就停止投资算了,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
    这位记者应该得到南航的道歉,但最应该得到北京医疗管理部门的道歉,因为后者连危急病人的生命安全都不顾及,而是要么送病人去没有救治能力的医院,要么宁愿绕远路,送病人去人民医院治疗,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增加了医疗成本,也增加了患者的健康风险。这其实并不只是医疗资源建设的问题,而是医疗资源管理的责任。
    回想到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状,我国在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方面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公众看病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医患关系反而有恶化的倾向,这其中并不只是资源不足,而更是有关部门对医疗资源管理的责任心不强,只知道要钱和花钱,买新设备,买新软件,但是,管理人员却并不负责任,这样才有了救护车绕路送医的问题。不仅浪费了社会的医疗资源,更浪费了患者宝贵的救命时间。
    把一切责任推卸到耽误了50分钟的南航,而不去追究耽误了8个多小时的救护管理部门,这实在是拿南航当替罪羊,是不公道的,而且不改善我国医疗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我相信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患者,甚至还可能会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觉得南航很冤枉!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http://www.sohu.com/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